赣州提刑

2025-06-27, Friday | [181] × { 0 },Posted in Tour

赣州府  从江南西道最北端的江州府到最南端的赣州府,坐火车只要不到三小时,还是相当便捷的。这次的目的地赣州府,原来叫做虔州府,后来到了南宋的绍兴二十三年(1153年),宋高宗觉得“虔”这个字的虎字头杀气太重,于是出于重文轻武的传统考虑,把虎字头去掉,仅仅保留了里面的“文”字,再加上虔州府左有章水流经,右有贡水环绕,两者在虔州府主城区汇聚以后一路北上,因此把章、贡、文三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字——,所以赣州府到现在已经有872年的历史了。

赣州文庙

  既然赣州府的名字中有文,那么我这次玩耍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赣州文庙,到赣州文庙进不进到大成殿里面去拜谒孔子倒是次要的,关键是一定要走一走前面的状元桥,尤其是要参加高考、中考的莘莘学子们,走过这座状元桥,以后就有可能状元及第哦。离赣州文庙不远,就是赣州府以前的地标性建筑——标准钟了(相当于解放碑之于陪都的地位)。标准钟四面都有计时大钟,曾经是赣州城最高的建筑,这座西式钟楼居然是建于上个世纪刚解放不久的50年代,令人感到不可思议。

标准钟

  从标准钟步行5分钟不到,就到了著名的灶儿巷了。这里以前的居民大多数都是三班衙役之一的皂班人员及其家属,所以最早叫做皂儿巷,后来才以讹传讹,变成了灶儿巷。现在的灶儿巷还保留着由鹅卵石铺成的弹格路和具有传统宋、明、清建筑风格的飞檐、花楣、雕窗等,不过已经没有烟火气了。到了夜晚,灶儿巷倒是别有一番风味,蓝色天空下点缀着红、黄两色的景观灯光,和灶儿巷内青瓦白墙相互映衬,让游客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一般。

灶儿巷

  从灶儿巷的后门出来,不远处就是赣州古城墙的建春门了,这座建春门平平无奇,倒是门外正对着一座浮桥,横跨于赣州古城墙东面的贡水之上,所以这座浮桥又叫东河浮桥。到了晚上,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,有些商家在小船的船头上吆喝叫卖当地的特产和鱼获,还有一些小孩儿以船头为跳板,跳到贡水里去游泳,市井气十足。以前赣州府有三座浮桥,东河浮桥、西河浮桥和南河浮桥,后两座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都被拆除了,只留下这座东河浮桥。现在赣州府主城区到贡水东岸也建有一座东河大桥,主要供机动车辆通行,当然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也可以走,但是好像当地人过贡水更喜欢走东河浮桥,从桥上走过,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,重现宋、明、清朝的赣州府百姓生活。

建春门

  从建春门免费登上赣州古城墙,一直往北走,经过了涌金门之后,就到了赣州古城墙的最北端的八境台了。登上这座建筑物,可以将当时的赣州八景一览无余,所以得名为八境台。现在登上八境台的最高一层,极目远眺,能够看到左侧的章水和右侧的贡水在八境台前汇合成为赣江,然后一直向北而去;俯首细看,则会看到古城墙下面的一座瓮城和客家南渡的纪念大鼎,要知道赣州府可是有客家摇篮的美称。

东河浮桥

  八境台的不远处,就是名气更大的郁孤台了。如果说昨天造访的江州府最有名的人物是白居易的话,那么赣州府最有名的就要属辛弃疾了。唐朝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,是个没有实权的闲官。辛弃疾南归后任江南西道提点刑狱(简称为提刑),主要管司法和刑狱,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实权的。辛弃疾在赣州府时留下了千古名篇《菩萨蛮 · 书江西造口壁》,一共有八句,我到现在也搞不懂词中的最后两句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”是押的什么韵。

八境台

  在离开赣州府去到赣州黄金机场之前,我当然没有忘记去品尝赣州府当地的客家美食,我点了一份瑞金牛肉汤和一份安远三鲜粉(瑞金县和安远县都隶属于赣州府管辖)。安远三鲜粉是由猪肉、猪肝和猪肠加上米粉和高汤组成,传说最初是由唐伯虎命名的。瑞金牛肉汤里面,除了鲜嫩的牛肉之外,还有不少生姜,相传瑞金牛肉汤最初是用来治疗冻疮的,应该冬天喝更好。这次我在大夏天的喝这碗瑞金牛肉汤,非常的不合时宜。

瑞金牛肉汤

相关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