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去京都,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有很多,可以用几个词来总结,文化传承、现代科技、彬彬有礼和居安思危,我先来说说日本的文化吧。京都作为日本的旧都长达一千多年,在二战期间又幸运的躲过了美帝的空袭轰炸,因此得以保留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特色。追根溯源,日本文化受到天朝的影响甚深,远在唐朝,日本就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学习当时的先进技术。至今,我们还可以从京都的一些古建筑上体会到浓浓的李唐风韵。
还有,日文中充斥着大量的汉字,而且,日本人在重要的场合(个人名片、寺庙牌匾等等)都会是用繁体汉字(现行的简化汉字他们是看不懂的),当然也有些繁体字和我们使用的繁体字有所差异。反过来,现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来源与日本,像什么电话、社会/资本主义、干部、艺术、否/肯定、假设、海拔、直接、警察、杂志、法人等等,可以说两国的文化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可以说,一个中国人,如果不开口说话的话,在京都(日本)生活是没有问题的。
赞叹完了日本的文化,接着要惊叹日本的科技了。日本的电视信号已经全部实现了16:9比例播出,不会出现国内的宽屏电视机转播普屏电视信号时人为的拉伸情况,只有在转播CCTV的节目时还保留了4:3的比例,只不过两侧留有黑边。在这里上网根本没有限制,考察这几天我都没有用AutoProxy和SwitchySharp,手机上的Google Now也可以显示很多的卡片,除了比赛的比分、天气、地图之外(国内也有),还有附近景点的照片、列车时刻表、当前汇率、语言翻译等。不过在这里百度地图不能使用,正应了那一句,外事不决问Google,内事不决问百度。
除了文化与科技之外,日本人还非常有礼貌,时不时的来一句,靠你奇瓦、私密马赛、阿里嘎多……。坐完差头以后,他们会向司机鞠躬示意,表示感谢;乘轻轨时,每停一站,司机会向下车的乘客鞠躬示意;而且,在地铁和汽车上很少听到日本人肆无忌惮的大声讲电话的。我们虽然自诩为礼仪之邦,但是真正将这些礼节发扬光大的却是在一衣带水的邻邦。
如果从繁华的程度上来说,京都远远比不上魔都和帝都,甚至连国内的一些二线城市都不如,例如京都市内最高的建筑只有17层,连不及国际饭店;京都连一个机场都没有,乘飞机还要跑到大阪去,但是你不能因此小看她。京都非常安静和整洁,走在马路上基本看不到垃圾和垃圾桶,遛狗的人会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,狗大便之后,狗的主人会用袋子把大便捡起来带走,空气质量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。居住在这里,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,而不是生存。
日本人还比较有人情味,一次我路过一个街口,看见路边放着一束花,据说这个路口曾经发生过交通事故,有人不幸遇难,友人于是有这种方法来寄托哀思。日本老人出行也有老人卡,和我们把卡发到老人手里不同,这里;老人临出行需要到附近的邮局去领取一张老人卡,凭借此卡,乘车不要钱。学生好像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,这个方法我们应该借鉴一下。不过,京都的交通线路由多家公司承运,有公家的,也有私营的,彼此运营的线路之间不能优惠换乘,很是麻烦。
都说由于日本多发生地震,所以日本是一个居安思危的民族,每一幢建筑的玻璃上都会贴有一个红色的倒三角,指向窗户外的应急通道。另外,靠马路的门面旁边都会放几瓶水,一开始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,心想可能是给狗喝的,后来才知道是在地震中救灾使用。下榻的宾馆,经常举行防火防灾演习(我住的一周举行过一次)。即便如此,有些日本人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,我在酒店吃早饭,看见很多人吃去吃饭连门不锁,就这样虚掩着,这要是东西丢了,算谁的。
最后,此次京都之行没看到传说中的艺伎,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了。顺便说一句,日本的电源插座只有扁扁的两眼插座,没有三眼的,到日本去的话别忘了买一个三眼转两眼的转换器哦。
小日本的文化!